在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共擁有16個兵團。這16支鐵馬雄師,分別由五大野戰軍司令員所管轄??赡艽蠹叶贾溃谝槐鴪F,第二兵團是彭老總麾下兩支猛虎之師,為解放大西北,為重創胡宗南軍事集團都做出了很大貢獻。第三兵團,第四兵團,第五兵團是劉鄧二人麾下三支猛虎之師,在逐鹿中原,解放江浙,解放大西南,對蔣家王朝實行最后一擊,讓蔣介石遠逃孤島,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
第七兵團,第八兵團,第九兵團,第十兵團是陳老總與粟司令員麾下四支猛虎軍。在殲滅蔣介石嫡系部隊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也是渡江戰役的主力軍。第12兵團,第13兵團,第14兵團,第15兵團是林總麾下四支虎狼之師??v橫東北,血戰華北,南征華南,兵鋒直指海南島,可謂是蛟龍入海。第18兵團,第19兵團,第20兵團是聶帥麾下三支王牌勁旅,在解放華北地區,重創傅作義軍事集團作戰中,都起到了很大作用。還有三個兵團,是由起義部隊改編的第21兵團,第22兵團,第23兵團。
這樣一來,在新我國剛剛成立時,我軍共擁有19個兵團。這應該是我軍史上,擁兵團數量最多的一次吧。那么,就在這19個兵團中,都有哪些兵團!參加了新我國成立后不久,爆發的抗美援朝戰役呢?
第一兵團在解放新疆后,就改編成新疆生產兵團,從作戰模式轉換生產模式,為新疆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因此,沒有參加抗美援朝戰役。而第二兵團在解放后,投入了我國裝甲兵的建設,兵團司令部改為裝甲兵司令部,因此,也沒有參加抗美援朝戰役。
第三兵團在解放后,參加了抗美援朝戰役,同時也是第二野戰軍三個兵團中,唯一一個參加抗美援朝的兵團。熟知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解放戰爭時期,第三兵團司令員是陳錫聯,下轄第十軍,第11軍與第12軍。而參加抗美援朝戰役的志愿軍第三兵團,是由陳賡將軍擔任兵團司令員,下轄三個軍也有變動,是由第12軍,第15軍與第60軍組成的。那么,為何第四兵團沒有參加抗美援朝戰役呢?主要是因為該兵團第13軍與第14軍,在云南解放后,就留在滇緬邊境,守衛邊防。只有第15軍,跟隨兵團司令員陳賡參加抗美援朝戰,并編入第三兵團。
而作為解放戰場上的主力,第三野戰軍下轄四個兵團也只有第九兵團,在解放后參加了抗美援朝戰役。不過,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也參加了這場戰役。要知道,第八兵團在解放后,兵團司令部轉行成為我國的工程兵司令部。而第十兵團在福建解放后,就留在了那里,守衛東南沿海,后來成立了福州軍區。本來,第九兵團是準備要解放蔣介石老巢的,但由于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該兵就被調到了援朝戰場上,司令員還是由宋時倫擔任,并沒有改變。
第12兵團的司令部,在解放后轉行海軍司令部,第14兵團司令部轉行空軍司令部。第13兵團與第15兵團司令部進行了對換。原13兵團司令部組建了廣東軍區,15兵團司令部轉到第13兵團。新組建的第13兵團變化很大,下轄的幾個軍都是原第12兵團,第14兵團,第15兵團的精銳部隊。如第38,第39,第40,第42軍等王牌部隊,都聚集新組建的第13兵團旗下。如此強大的陣容,是因為新組建的第13兵團是第一批入朝參戰的部隊,當然要挑王牌勁旅。
左一是彭老總,左三是梁興初,楊勇
第18兵團在解放后,機關單位轉行我國防空軍,該兵種是建國后新組建的。而第二十兵團,在平津戰役結束后,就留在了華北地區,擔負捍衛京師重任。不過,在抗美援朝爆發后,該兵團在1951年也入朝參戰,加入這場同世界軍事強國作戰中。還有第19兵團也是在1951年加入抗美援朝戰爭。
而作為起義的三個兵團,只有第23兵作為戰略預備隊,進入朝鮮戰場,擔負搶修機場,鐵路,以及維護后方根據地的重任。而第21兵團在解放后,進入廣西參加剿匪工作,第22兵團加入了新疆建設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