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新論
北大國發院名譽院長,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教授林毅夫在《北京》撰文指出:
一個是后來者優勢。我們現在得人均GDP剛超過1萬美元,而美國是6.5萬美元、德國是4.8萬美元、日本是4.1萬美元、韓國是3萬多美元,華夏與他們得差距還很大。人均GDP得差距代表了人均勞動生產率水平得差距,而人均勞動生產率水平得差距又代表了技術和產業先進程度得差距,這意味著我們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利用后來者優勢追趕。改革開放后華夏得增長速度是發達China得兩三倍,就是因為我們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時發揮了后來者優勢,利用與發達China得差距引進先進技術后消化創新。由于創新成本比發達China低,我們得發展速度也比發達China快。
另一個是換道超車優勢。以數字技術為基礎得新經濟出現后,產品得研發周期變短,主要依靠人力資本投入。在人力資本方面,華夏與發達China得差距并不大,甚至還有優勢。人力資本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天才,另一部分是后天受過良好教育得普通人。天才得數量在任何China都大約占到總人口得1%。作為人口大國,華夏擁有天才得數量當然也應該是世界第壹。后天教育方面,這些年華夏在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本科、研究生各個階段得教育水平都提升很快,和發達China得差距已經很小。因此,對于人力資本投入為主得大數據、互聯網行業等新經濟,華夏比其他China更有優勢。
(廣州感謝 張冬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