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咸魚上掛了一個閑置的口袋閱閱讀器
是在去年打卡150天,0元購的活動中一時沖動下的單
但是很顯然,后期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能善始善終
只堅持了一個多月就不幸中斷了,自打中斷以后,我便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似的,將之束之高閣沒有再觸碰。
今天在家中偶然又翻起了這個小物件,心想放著也是放著,還不如拿到咸魚上掛一掛,碰上有緣人還可以回一回血。去年7月底下的單,原價799,如今過去半年,定價的高低卻成了一個難題。在咸魚里搜一搜同款,才發現原來這玩意兒已經這么不值錢了,均價只在300上下,基本腰斬一半還多。雖然自打中斷以后,自己就沒有怎么看,機器的外觀成色都還很好,機器的箱子說明書也都還在,但是,她確實不值錢了。
我在咸魚上定價370元,內含一張32G的內存卡,包郵
這個價位卻鮮有人感興趣,偶爾來了一位想要的同學
直接開口就問:200出不出?我真的一時不知該說什么
電子產品確實如此,一旦是二手的,哪怕時間極短,哪怕你就僅僅只是開了個封,那她的價格便會跌很多。
最終,我和那位同學也沒有談攏,便沒有愉快地成交
一則因為價錢不合適的原因
二則也是因為他的語氣原因
雖然沒有達成一致但是這次出手的經歷卻讓我感慨萬分
有些東西本來不值錢,變成二手的以后就突然很值錢了
譬如名人用過的一些衣服、簽名等等
而有些東西本來很值錢但是變成二手的以后就大跌暴跌
比如我們普通人使用過的電子產品、小汽車等等
究其原因是什么?我想了想
即使考慮到折舊的原因,價格恐怕也不會跌得這么厲害
我想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信息不對稱” ,在于不信任
就像經濟學中我們曾學過的檸檬市場,“劣幣驅逐良幣”一樣,雖然我的機器還是全新的,但是在這樣一個二手車市場里,顧客是很難相信我的,他們寧愿花較少的錢去買另一臺機器而不會花更高的錢去買我這臺還未使用過的“全新”機器,因為在他們眼中,沒有好與壞之分,既然都是二手,那為什么不選擇價格低一點的呢?
二手的,真就不值錢了
即使自己當個寶,很少用
但是在別人眼中,他會以為你天天用,機器有很多瑕疵
更有甚者,還一上來就理直氣壯地大刀狠砍,就差直接白拿了,一方面害怕自己上了當,被坑;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撿漏成功,低價買到好寶。其實大家都是一樣的心理,這點無可厚非但對于那種明顯不公平,瞎起哄的要價就簡直是胡鬧了,讓人連回復消息的熱情都涼了。
回頭想想這些,二手的東西其實真的很雞肋
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低價甩賣,實在不劃算
留在手中又沒有大用處,結果往往就是被他人笑話,無奈只能當一個傳家寶來珍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