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486公里的邊境線上,每一天都有2.67萬人次守護在邊境,用他們的身軀筑起一道堅實的“防疫墻”。
萬家燈火,守邊有我。守邊路上,哪里有需要,電網員工的身影就會出現在哪里,在邊境戰“疫”一線,用行動踐行著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
普洱市境內邊境立體化防控項目共196個,由南方電網云南普洱供電局配合配套電力建設的有167個。這167個項目點多面廣,分布在江城縣、瀾滄縣、孟連縣和西盟縣的不同鄉鎮。
陳臆朱作為普洱供電局邊境立體化防控配套電力建設項目黨員突擊隊中的一員,擔負著瀾滄縣、孟連縣和西盟縣108個點的攻堅重任,從統籌項目立項、設計、評審、物資供應及項目實施全過程管理,擺在她面前的是如何克服雨季施工、道路運輸、資源調集等等的困難。
為了完成這一份重任,陳臆朱離家到現場坐陣指揮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從一雙兒女出生到現在,這是離家最長的一次。陳臆朱的丈夫是一名國家公職人員,也需要同步前往西盟邊境一線蹲點駐守。
一邊是工作,一邊是家。陳臆朱說:“家里的兩個小家伙體弱多病,說實話,我和丈夫要一起離開家那么長時間,內心其實很糾結也挺不放心的。但我們是黨員,守護國門義不容辭。”艱苦的邊境線上,大多是臨時搭建的簡易房。有的地方沒有水、有的地方沒有電,而這些正是陳臆朱和同事阮進海在努力解決的難題。
八月,普洱正值雨季。連日的陰雨以及疫情防控,給施工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度。負責現場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要在泥濘的路上來回穿梭,做好通道清理協調、物資運輸及現場復測施工方案等工作。南網員工克服重重困難,全力攻克邊境立體化防控配套電力建設項目突擊任務。
從普洱瀾滄局供電局掛職回來的何云和結束駐村工作不久的李德順,才剛結束了之前的工作任務,又迅速踏上了這場邊境戰“疫”,一起負責江城縣邊境立體化防控配套電力建設項目的進度、質量、安全管控任務。
每天30公里的泥巴路成了為他們的工作日常,在群山密林里看線路、看現場,復測施工方案、協調通道清理,每天從早上8點出發直到傍晚才能回到駐地,沾滿了泥土的鞋子成了他工作的標配。在這次工作中,何云被大伙稱為“物資協調官”,物資搭配、物資清理、物資協調、數據盤點等等這些繁瑣的工作,都是何云的日常。
和時間賽跑、和工期賽跑,電網員工加快步伐,點亮每一個疫情防控點,讓那一盞盞明燈陪伴“守邊人”。“從扶貧到戰疫,雖然工作的戰場換了,但工作勁頭沒換,我們必將戰勝疫情”。 李德順說。
云南網發文人 沈浩 通訊員 嚴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