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6年到1976年期間,有一個特殊的日子,是作為盛大的節日來歡慶的,那就是每年的7月16日。
7月中旬是哈爾濱最熱的季節,“冰城之夏”的特點在這時有最突出的體現。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園,花紅柳綠,游人如云,在江里游泳的人山人海,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在文革期間,每年的7月16日,哈爾濱都在風光秀麗的松花江畔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1966年7月16日,毛澤東在武漢最后一次暢游了長江。1956年毛主席第一次游長江并于1956年6月寫下著名的《水調歌頭.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得寬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從1956年到1966年最后一次暢游,11年間,毛主席實際暢游長江40多次。
1966年7月16日在武漢市舉行的第十一屆橫渡長江活動,有5000人參加橫渡,當時毛主席以73歲高齡最后一次暢游長江,游程近30華里,從此“7.16”也被確定為毛主席暢游長江紀念日,對傳統的群體活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因此,每年的“7.16”,全國各地掀起了組織干部群眾、學生、民兵暢游湖、海的群眾體育活動。
那時每到7月16日,哈爾濱的松花江畔,部隊和地方各個單位、學校都組織參加大型活動,部隊組織武裝泅渡和軍事演習,然后是上萬人參加的游泳大軍,他們在江里排成方陣,從上游順流而下,在防洪紀念塔上岸,一般都要順游3000米,象征毛主席暢游長江30里。更多的人是在岸上觀看,鼓勁加油。中小學生都停課參加活動,學校組織,自己帶飯,坐在江邊看熱鬧。各個單位的人活動完了就在江邊找個樹陰打撲克,野餐。江邊的餐廳供應啤酒和炒菜,很多人面對江邊美景,開懷暢飲。很多商店也擺上臨時攤床,供應一些平時不易買到的熟肉、香腸、花生米、咸鴨蛋等等。在那個年代,有這樣一個日子,不用工作,不用上課,在美麗的松花江邊連看熱鬧帶吃帶玩,簡直狂歡節一般真是難得,感覺比過年都好玩。
1971年的7月16日,就是這樣的日子,我在當天的日記里描述了一番:
今天是紀念毛主席暢游長江五周年紀念日,五年前的今天,我們的偉大導師毛主席劈風斬浪暢游長江,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到大風大浪中去鍛煉”。今天,松花江畔紅旗招展,人山人海,江上汽艇如穿梭般。九點,只聽一聲巨響,信號彈一起騰空,江上四只“江兔子”(小汽艇的名字)成一線形,每只上一面紅旗,開過來了,后邊四只大汽輪,滿載著工農兵革命群眾開過去了。忽然,北岸一聲炮響,頓時濃煙四起,“萬炮”齊發,江北煙霧彌漫,武裝強渡開始了!三只汽艇,船頭一門無座力炮,向對岸射擊。炮彈一落,一道火光,黑煙四起,目標一個個被消滅掉了。這時“敵人”的炮火也很猛烈,炮彈在船邊爆炸。我船沖到敵岸,機槍猛掃,部隊全部下水登陸,機槍小炮掩護,火焰噴射器燒著了敵堡,后面的部隊沖過來,勝利地結束了戰斗。
游泳大軍過來了,解放軍游的真齊啊,一萬五千余名運動員,英姿煥發過來了!我們看得真高興!我也要到大風大浪中鍛煉,緊跟毛主席干一輩子革命!
“7;16”的前后,學校進行了期末考試和評比“四好排”和“五好戰士”的活動。我被評為五好戰士,全排投票人數42,我得票41。這是我第二次當上“五好戰士”。
期末考試成績:數學62,語文95,英語84,政治100,化學100,物理105,農基95。數學仍然是我的最“短板”。
7月22日放暑假,8月10日開學。東北地區當時寒假長,兩個月左右,而暑假較短,只有20天。在暑假期間,我學習了毛主席的《我國社會各階級分析》。
秋季再開學時,我們就將進入初中二年級下學期,也是我們在通江學校的最后一個學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