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S1,今天著實有點考驗心態了。
像今年這種風格化,比去年醫藥、消費的白馬股牛市還要極端,因為去年醫藥、消費漲的時候,光伏、鋰電也沒跌。能夠與之相比的,可能只有2017年的“漂亮50”行情了。
2017年劉還在執掌證監會的時候,嚴厲打壓題材炒作,什么“10送30全世界都沒有”、說險資是“野蠻人、害人精”,極端的時候股票2個板就停牌,甚至有的股票,如果沒有明顯的利好消息漲停了,當晚就會收到問詢函。在這樣的監管環境下,資金都被逼著去買白馬股,整個2017年上證50指數漲了25%,而創業板跌了10%。
2017年我自己的風格也是偏向小盤股,當時做次新真的虧成狗,后來雄安又被宰了一波,現在回想真是噩夢一般。直到2018-2019年,經歷了市場的毒打,我的風格才開始慢慢轉向做大票。
昨天我在留言區問了一個問題:如果你知道一只股票未來一年股價有大漲甚至翻倍的可能性,但是不管漲多高,最終股價都會跌回原點,那你現在會去做這樣的股票嗎?
我自己的選擇是不會。
第一,我對自己的交易能力也沒什么把握,哪怕買了之后賺錢了,我也不知道賣出的依據是啥,可能最后還是坐過山車。第二,我自己信奉的是長期主義,只有一只股票有3年以上的成長大邏輯,并且估值相對合理的時候,我才會考慮參與。
比如卓勝微,我看的是國產替代,這可能是一個10年以上的大邏輯。比如寧德,我看的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快速提高,這是一個5年以上的大邏輯。比如中免,我看的是海南離島免稅新政以及消費回流,這也是一個3年以上的大邏輯。
最近漲得特別兇的鋰資源股,西藏礦業、贛鋒鋰業、天齊鋰業這些,邏輯大家肯定也知道,新能源汽車需求提高導致碳酸鋰漲價,企業的業績水漲船高,所以股價也跟著上漲也很合理。但是問題在于,周期品漲價后一定會迎來擴產,隨著產能的釋放,碳酸鋰的價格也會回落,伴隨著的就是股價回落。我沒法預判碳酸鋰漲價大概會維持多長時間,但是我知道肯定會有結束的一天,這一點和長期主義是違背的,所以我不會去做。
同樣的事情就發生在了今年的豬肉股身上,牧原股份跌得有多慘,大家也都看到了。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今天看到泓德基金經理鄔傳雁被管理層關閉交易權限的新聞,一下子就覺得特別感慨。醫藥、消費今年確實跌得多,但是人家去年漲得多啊,長期回報率依然不差。基民如果去年或者年初買了醫藥、白酒的基金,現在虧錢了,只能說明自己看錯了,和基金經理有什么關系?而且這種短期虧錢的陣痛,本身就是投資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如果因為市場風格的變化,導致基金短期的業績走壞,然后就要否定這個基金經理,甚至讓散戶成為評判基金經理優劣的裁判,那我覺得這個市場,或者說現在這個投資氛圍,多多少少有點病態吧?
以前大家都愛說“投資是對認知能力的變現”,但即使認知有了,變現的真實過程也會很漫長,很曲折,這也正是炒股的難處。不管是鄔傳雁,還是前段時間被噴的高毅資產董事長邱國鷺,或者是張坤、劉彥春這樣的明星基金經理,他們做的也就是把自己的認知變現的過程呀,為什么市場就是不愿意多給他們一點點時間呢?我自己今年全靠寧德時代拉凈值了,不然也虧得很難看。
最后還是提醒一下自己和各位,保持一顆謙卑之心,時刻敬畏市場。A股沒有想象中那么好,也沒有想象中那么糟。大家各憑本事,愿賭服輸。
……
“斯巴達”歷史表現情況:
今日漲幅 -2.08%
歷史漲幅(2020.10.29~今日收盤):5.47%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投資建議,不構成買賣依據,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