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8月12日電 (記者 楊娜)“現代農業產業鏈是從農業投入開始,最后變成農產品進入加工、流通環節,到消費者手上的全過程,而甘肅農業產業鏈價值挖掘程度還比較低。”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日前在第四屆“甘肅·祁連山論壇”上如是表示。
據了解,為期三天的“甘肅·祁連山論壇”10日在“云”端啟幕,論壇以“新理念 新格局 新階段 新甘肅”為主題,來自各界的專家學者圍繞多個議題,研究和探討甘肅經濟發展、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產業升級等領域的焦點和熱點問題,展現甘肅近年來踐行綠色發展的新成果,尋求新形勢下甘肅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甘肅地形地貌復雜,氣候類型多樣,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牧業擁有多重潛能。因具有干旱高寒、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天干地不干等特點,當地農產品兼具綠色和有機的品質優勢。甘肅現已形成“一帶五區”和“牛羊菜果薯藥”六大重點產業的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產業體系。
黨國英將甘肅和江蘇兩個省份的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業活動區域面積等數據進行對比后發現,甘肅農村發展存在單位面積的農業增加值產出效率低,農業從業人口平均產出效率低,產業結構比較單一,農業產業鏈價值挖掘程度低等問題。
甘肅近年來通過多種舉措提高農村居民收入。國家統計局甘肅調查總隊黨組成員、副總隊長彭國強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說,2021年上半年,甘肅農村居民收入繼續快速增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和兩年平均增速分別快于城鎮居民5.1和3.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3.42,比上年同期縮小0.16,城鄉居民收入相對差距繼續縮小。
通過加入農業合作社,發展經營農業產業獲得收入,是甘肅省多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曾苦于致富沒門路、投入沒本錢、經營怕風險的農民王世芳,從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哈溪鎮茶崗村搬遷后,發展“投入零成本、經營零風險、就業零距離”的食用菌產業,脫貧致富。
為進一步深挖農業產業鏈價值,黨國英建議甘肅建立“大農業發展特區”,對下沉市鎮上的農業產業鏈其他環節的投資實行免稅。甘肅不僅要產出農業原料,還要廣泛參與產業鏈增值的部分,形成一定的覆蓋范圍,甚至覆蓋能力要跨出甘肅省,要將整個西北地區的農產品對產業鏈價值增值的很多環節都在甘肅來完成。
同時要進行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改革試驗區,黨國英認為,現在合作社發展存在著無法跨越行政區的問題。“全國200多萬個合作社,行政村是50來萬個,平均一個村搞幾個合作社,基本上沒有意義。”合作社要做大做強,再進行跨國合作,才能真正挖掘農業產業鏈價值,促進農民增收,使農民通過產業鏈上的兼業增加收入。(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