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教育是通達人生夢想的橋梁,是拱衛民族復興的基石。今天是第三十七個教師節,各大紡織院校紛紛舉辦活動,表彰先進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
東華大學致敬“引路人” 做好“大先生”
今年是東華大學建校70年,一代代東華人與時代同行,將育人使命浸入血脈、嵌入事功,秉持以教立研、以研助教,把課堂當戰場,把講臺當陣地,奮然寫就教育報國的壯麗詩篇。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錢寶鈞、方柏容、陳人哲、周翔、王善元、郁崇文、宋福根、陳孩未……一個個閃亮的名字勾勒了東華人立德樹人的天際線。
校領導慰問教師代表并座談交流
在教師節之際,東華大學以“賡續百年初心 擔當育人使命”為主題,結合師德專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開展教師節慰問座談活動。黨委書記劉承功、校長俞建勇走訪慰問教師代表,并與一線教師親切座談交流,向全體教職工致以節日問候和誠摯敬意。
劉承功感謝全體教師在教書育人崗位上作出的突出貢獻,并希望大家永葆教育初心,繼續保持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他指出,廣大教師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建立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發揮教師典型的引領示范作用,帶動每一位老師上好每一堂課、教好每一個學生;要認真領會“三個牢固樹立”、“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六要”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等精神要旨,深入開展好教師培育和教師思政工作,引導教師在言傳身教中做“大先生”;要抓好課堂教學改革創新,上好“大思政課”,形成三全育人的強大合力,讓學生自覺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俞建勇向教師代表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并勉勵全體教師為努力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共同奮斗。他希望廣大教師要堅定理想、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黨的教育事業不懈奮斗,堅持把“四個面向”作為重要使命,培養一流人才、創新一流知識、服務國家重大需求;要師德為先、以德立身,筑牢思想之基,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做學生價值規范的守護者和道德情操的引領者,以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為引領,將教師思想政治建設與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緊抓牢抓實;要與時俱進、追求卓越,抓好課堂教學的基本陣地,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和要求創新教學,以高標準不斷提升自我,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生代表向教師獻花感謝師恩
活動中,學生代表為教師獻上鮮花和賀卡,感謝師恩。在會場熱烈的交流中,老師們回望自己的從教經歷,紛紛有感而發,“就是要多跟學生面對面,時間花在哪兒,幸福感就在哪兒”“在東華工作三十四年,養成了我執著、堅韌的品質”“把一門課上好就是把教書育人落到實處,上好課要下苦功夫,不斷創新課程、擴容課程”。高年資教師、中青年教師從不同角度分享了真切的教學感悟,并在建校7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表達對學校的感謝和祝福。
武漢紡織大學譜寫“美好紡大”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9月9日下午,武漢紡織大學慶祝第37個教師節表彰大會在陽光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行。
表彰大會上,校領導為榮休、從教30年、第一屆“卓越教學獎”獲獎人選暨2020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負責人、2021年度“最美教師”、2020-2021學年度教學工作突出貢獻單位和個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負責人等頒獎。
黨委書記田輝玉、校長徐衛林為第一屆“卓越教學獎”獲獎人暨2020年度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負責人頒獎
黨委書記田輝玉在講話中強調,一是要堅守教育初心,勇擔立德樹人“大使命”。要旗幟鮮明鮮明講政治,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當好“四個引路人”,著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二是要涵養師德師風,爭當教書育人“大先生”。要熱愛教育,獻身教育;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始終堅持“四個相統一”,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三是要增強本領才干,做頂天立地“大學問”。要錘煉教育教學本領,傾力打造“金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育人效果。要增強學術創新能力,力爭獲批高級別項目,產出高水平成果。要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科學能力。四要融入美好紡大,實現美好人生“大夢想”。要全面融入學校發展大勢,找準個人目標與學校目標的契合點。精心培育個人競爭優勢,不斷增強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要追求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高情遠致,不要低級趣味;要柴米油鹽醬醋茶,也要詩和遠方。他號召全體教職工要見賢思齊,與先進對標,堅守初心使命,牢記根本任務,把全部精力和滿腔熱情奉獻給崇高的教育事業,奮力譜寫“美好紡大”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新入職教職工進行入職宣誓
機械學院曾憲森副教授作為榮休教師代表發言,他動情地回顧了自己從教四十年的歷程,表達了對學校、同事和學生的感情,并倡議廣大教師為建設美好紡大努力奮斗。計算機學院王幫超博士作為新入職教師代表發言,他講述了自己初為人師的心路歷程和成長收獲,表示將堅守立教育初心,傳承好教育接力棒,爭做“四有”好老師。服裝學院鐘蔚教授作為第一屆“卓越教學獎”獲獎教師暨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負責人發言,她以自己的國家一流課程建設為例,回顧了自己成為教學名師的經歷,她表示將倍加珍惜學校給與的榮譽,繼續做學生“美”的引路人;電子電氣學院汪勝祥教授作為“最美教師”代表從堅定理想信念、涵養家國情懷、牢記育人使命等五個方面向全體教師發出倡議。
江西服裝學院努力踐行“四有”好教師理想信念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為了表彰在教學、師德、科研、管理和服務工作等方面表現優秀的教職員工,日前,江西服裝學院隆重舉行2021年教師節表彰大會。
大會上,校長薛家寶號召全體教職員工向獲得榮譽的優秀教師學習,在平凡的崗位上建功立業,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薛家寶引用荀子的話“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先。教育興則國興,教育強則國強。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育工作,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對教師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同時,薛家寶也代表學校對全校教職員工提出幾點希望:一是必須堅定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理想信念;二是必須堅守大愛無疆的教育情懷;三是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四是必須養成“讀書不覺春已深”的終身學習的習慣;五是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的師德修養。希望全體教職員工繼續弘揚高尚師德,努力踐行師表規范,忠于人民教育事業,潛心教書育人,爭做“大先生”,爭做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為把江西服裝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做出新的貢獻。
教師代表陳曉玲在講話中分享了自己在江服20年來的從教經歷,把青春獻給江服的故事。從初踏講臺的忐忑不安、緊張恐懼,到如今講臺上的淡定從容,一直默默無聞、無私地奉獻著,體會著教書育人本身所帶來的無窮樂趣以及桃李芬芳時的滿足感和成就感。作為老師,要努力踐行“四有”好老師的理想信念,做師德表率,提升專業能力,做育人能手,播撒愛的陽光,做心靈使者。
商學院新入職教師馮若文代表發言,她說作為一名教育新手,要見賢思齊,擇善而從,向各位優秀教師誠心學習,完善自身。今后工作中一定要多學習、多實踐、多思考。認真學習職業道德規范,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努力成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在鏗鏘有力的迎賓曲中,國旗護衛隊四名同學手持國旗,正步走上主席臺。面對國旗,在領誓人曾冬秀的帶領下,全體新教師高舉右拳,莊嚴宣誓:“我志愿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遵守教育法律法規......為學校發展、國家繁榮和民族振興努力奮斗。”
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不斷提升立德樹人本領
9月9日,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隆重召開2021年教師節慶祝大會,表彰在學校工作中做出特別貢獻、取得突出成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
黨委書記蔡玉波代表學校黨委、行政向全校教職工致以節日問候。他從“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確保新冠疫情零感染”“高層次人才大幅度增加”“突破土地不足長期瓶頸”“人才培養質量、社會聲譽和影響力攀升”“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等方面回顧了一年來的成績,向為學校改革發展事業付出努力、做出貢獻的師生員工致敬和致謝。他指出,教師決定了一所學校的水平,大師則代表了一所學校的高度,“高校不僅要有大樓大廈,更要有大師、大先生”,為此,他向全體教職工提出三點希望:一是要心往一處想、堅定目標向前看。要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實現學校未來五年目標的大我中實現自我。二是要勁往一處使、團結協作加油干。要全校“一盤棋”“一條心”奮力按下學校改革發展的“快進鍵”,跑出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三是要提振一股氣、真學真干出實績。要爭當大師、大先生,立大志向、學真本領、出大成果,目標一致、團結一致、干出實績、共創紡專美好未來。
校長石靜代表黨委和行政向全體教職員工致以節日祝賀和敬意,向加入成紡大家庭的新教師表示歡迎,向關心學校發展、為學校做出貢獻的離退休老同志表示感謝和慰問,向默默支持、無私奉獻的教職工家屬表示感謝和祝福,代表學校、學生感謝全校教職員工的無私奉獻、不懈奮斗。她希望廣大教職工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立德樹人本領。
年度特別貢獻獎獲得者韓亞東老師作為教師代表發言。她講道,2020年獲得全國教師能力大賽二等獎,靠的是團隊力量、靠的是全校上下的大力支持和指導,靠的是“我們一直在踏踏實實地堅持教學改革”,靠的是堅持、堅持、再堅持。她表示,在堅持與努力之后,看到學生學有所得,我們是快樂的。獲獎時,我們是驕傲的。被獲得學校表彰、被認可時,我們是幸福又光榮的。
(來源:東華大學、武漢紡織大學、江西服裝學院、成都紡織高等專科學校)
更多內容丨盡在《中國紡織》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