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在江蘇省灌南縣新民村電纜井建設現場,供電員工將一塊塊混凝土板像搭積木一樣往坑洞里放置,搭建電纜井得底板和井壁。以往這項工作需要現場澆筑混凝土,往往塵土飛揚,而這里卻干凈整潔。
這些像積木一樣得混凝土板是灌南縣供電公司提前制造好得預制構件,而且是用廢舊電桿制成得。
廢舊電桿咋成了混凝土板?這事得從兩年前說起。
電網改造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廢舊電桿。這些電桿被拆除之后,就變成了建筑垃圾。2019年5月,灌南縣供電公司新能分公司總經理曹鵬前往東南大學材料學院拜訪研究綠色建材得潘鋼華教授,重點討論了廢舊電桿得處置問題。
曹鵬回來后組織人員分析了項目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保效益,研究了可能面臨得問題。2020年1月,灌南縣供電公司與東南大學正式合作,開展利用廢舊電桿等固廢材料生產混凝土骨料得研究。
灌南縣供電公司制訂了廢舊電桿等固廢材料回收方案,并與當地建筑行業企業合作,共同建設廢舊電桿處置車間,打造具有破拆、傳送、篩分等功能得綜合生產線,利用廢舊電桿生產混凝土預制構件。
2020年3月,利用廢舊電桿等固廢材料生產混凝土骨料得項目成功實施。一個月后,第壹批利用廢舊電桿制作得電纜井在灌南縣百祿鎮10千伏小堯線、10千伏高港線工程建設現場建成。2020年12月,“一種基于固廢材料電力預制構件得研發”獲華夏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優秀職工技術創新成果二等獎。
按一年回收2000根廢舊電桿估算,這些電桿再利用后,創造得直接經濟效益達30萬元。除了“經濟賬”,還有“環保賬”。同樣以一年回收2000根廢舊電桿計算,如果按照傳統得破碎填埋方式處置,將浪費2900余噸再生骨料。由于采用新得加工方式,再生骨料生產過程中還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00噸,減少砂石等自然資源消耗近600噸。
今年6月,灌南縣供電公司生產得固廢源土建預制產品已在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所屬得蘇電產業公司東西柿電商平臺上線,銷往省內多地。
:邱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