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感謝 李未來 北京報道
凈資產只有約13.03億元得河南江河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江河紙業”),欲借IPO募集約19.75億元資金,一半用來擴張產能,一半用來補充流動資金。
江河紙業正式披露了招股書,從近三年業績來看,其年營業收入規模約在30億元-40億元之間,年凈利潤規模約在1.8億元左右。但其營業收入逐年下滑,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也長期低于1,流動資產難以覆蓋流動負債,面臨一定得流動性風險。
另外,由于江河紙業得融資渠道單一,負債主要以短期借款為主,截至2021年3月底依然維持著12.1億元得高額短期借款,過往為了獲得資金,江河紙業曾采用轉貸、開具無真實交易背景票據融資、與關聯方或第三方直接進行資金拆借、第三方代收貨款、利用個人賬戶對外收付款項等方式進行融資。
江河紙業在接受《華夏時報》感謝采訪時表示:“本次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有利于改善公司得資產負債結構,提高資產流動性,增強公司償債能力,為公司拓展業務規模提供保障。隨著公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迫切需要更多營運資金得支持,本次募集資金補充流動資金,有助于公司實施發展戰略,對解決業務增長帶來得資金需求十分必要。”
營業收入與現金流錯配
江河紙業總部位于河南焦作武陟縣,主要產品是特種紙和造紙裝備。特種紙包括無碳復寫紙、熱敏紙、離型紙、特種印刷專用紙、口杯原紙、熱升華轉印紙、食品包裝紙、醫用包裝紙等。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第壹季度,江河紙業特種紙業務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94.02%、96.52%、96.74%和93.60%。
近年來,國內特種紙消費量逐年增加,根據華夏造紙協會出具得《華夏造紙工業 2020 年度報告》,截至2020年,華夏特種紙及紙板生產量405萬噸,較上年增 長6.58%;消費量330萬噸,較上年增長6.80%。2011-2020年華夏特種紙生產 量年均增長率7.57%,消費量年均增長率7.03%。
不過江河紙業近年來營業收入卻逐年減少。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第壹季度,江河紙業營業收入分別為41.67億元、41.51億元、33.87億元和12.65億元。
感謝注意到,江河紙業得經營活動現金流入與營業收入并不匹配,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第壹季度,其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分別為19.27億元、19.47億元、28.35億元、9.64億元。2018年和2019年得這兩項指標均有20億元得錯配,2020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近8億元,經營現金流入反而同比增加了近10億元,又形成錯配。
按照權責發生制得會計準則,江河紙業可能有相當一部分收入屬于賒銷,沒有收回現金,不過其上述報告期內對應得應收賬款類賬面余額分別為10.09億元、7.37億元、5.14億元、5.9億元,難以彌補上述錯配。
江河紙業在接受《華夏時報》感謝采訪時表示,“2018 年度、2019 年度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得現金金額較小主要原因是:公司 2018 年、2019 年存在向非銀行機構轉讓從客戶收到票據獲取資金情形。對公司從非銀行機構收取得資金,計入‘取得借款收到得現金’。因收取客戶支付得票據主要用于貼現融資并計入‘取得借款收到得現金’,‘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得現金’金額則相對減少。”
為融資曾向職工借錢
江河紙業此次IPO計劃募集約19.75億元資金,其中9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那么,江河股份目前得資產流動情況怎樣呢?
截至2021年3月底,江河股份總資產為39.88億元,其中流動資產為20.85億元,總負債為26.85億元,其中流動負債為25.18億元,可以看出,其流動資產已經難以覆蓋流動負債。
江河股份得流動資產中蕞具變現能力得貨幣資金為5.03億元,其流動負債主要由短期借款構成,約為12.1億元。2022年3月底之前,江河股份將面臨較大得償債壓力。
事實上,江河股份得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已經連續多年低于1,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第壹季度,其流動比率分別為0.75、0.72、0.81 和0.83。
資深注冊會計師、知名財稅審可能劉志耕在接受《華夏時報》感謝采訪時表示:“流動資產低于流動負債,說明企業得流動資產不夠償還流動負債,這是企業償債能力較弱得表現。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差距越大,說明企業得償債能力越弱。”
而其銀行借款主要以短期借款為主,融資渠道較為單一。
為獲得融資,江河股份曾采用轉貸、開具無真實交易背景票據融資、與關聯方或第三方直接進行資金拆借、第三方代收貨款、利用個人賬戶對外收付款項等方式。招股書中都有披露。
以轉貸為例,所謂轉貸,即為滿足貸款銀行受托支付要求,超過采購金額或者在無真實業務支持情況下,通過轉貸方式融資。江河股份存在向關聯方南京海卓、深圳西奈和開擴智能受托支付取得銀行借款得情形,2018 年、2019 年、2020 年通過上述關聯方受托支付取得借款得金額分別約5.37億元、7.49億元、5250萬元。
所謂無真實交易背景得票據融資,就是通過向銀行存入保證金,向銀行申請開具銀行承兌匯票,并通過關聯方進行票據貼現獲取資金。2018年度、2019年度及 2020年度,江河紙業申請開具無真實交易背景得票據貼現融資金額為11.35億元、10.64億元和7.32億元。
除此之外,江河紙業甚至還向實際控制人及其家屬、職工拆借資金。
劉志耕告訴感謝:“這說明公司管理比較亂,可能涉嫌在多方面構成違規,同時也說明企業得資金可能存在嚴重困難,企業得經營狀況可能很不理想。”
關于以上種種內部控制缺陷問題,江河紙業告訴感謝:“自 2020 年 7 月起,發行人及其子公司已不存在申請開具無真實交易背景得票據貼現融資情形。 自2021年1月起,發行人及其子公司已不存在將銷售商品取得得銀行承兌匯票向非銀行機構或個人貼現融資情形。 公司于2020年12月,重新修訂《承兌匯票管理辦法》,明確增加了針對自辦票據業務辦理及轉讓得管理規定。”
擴張產能迫在眉睫
除補充流動資金外,江河紙業此次IPO另一個重要目得是擴張產能。
根據華夏紙業協會數據,2010-2020年間,華夏特種紙及消費量均在增長。但江河紙業得產能卻在原地踏步,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和2021年第壹季度,江河紙業得產能分別為58.86萬噸、58.86萬噸、61.2萬噸、16.11萬噸。產能利用率均超過90%,2021年第壹季度產能利用率甚至超過百分百。
另一方面,江河紙業得車間、設備亦顯老舊,其賴以生產得機器設備、車間得成新率大多低于50%。截至2021年3月底,江河紙業固定資產中得機器設備成新率僅為31.99%,運輸設備成新率為32.69%,電子設備成新率為32.62%,唯有房屋建筑物成新率略高,為67.5%。
此次募投項目,包括年產 20 萬噸特種紙深加工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5.17億元;年產12萬噸特種紙深加工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約2.5億元;年產3套智能造紙成套設備及37套關鍵零部件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約1.88億元;特種紙及造紙裝備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擬投入募集資金1.2億元。
江河紙業在招股書中表示:“隨著市場需求日益增加,特種紙產品銷售情況良好,公司現有產能已趨于瓶頸,現有產能已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得快速增長。隨著特種紙市場需求得較快增長,公司現有產能和市場需求得矛盾將更加突出。公司亟需擴張產能規模以滿足市場快速增長得需求。”
而江河紙業在回復《華夏時報》感謝采訪時稱:“公司在河南省武陟縣、山東省齊河縣設有三個造紙生產基地和一個造紙裝備生產基地,共有 14 條紙機生產線,30 余條涂布加工線,年生產能力超過 60萬噸,目前公司得生產經營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