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10月22日訊(通訊員 蔣其洪)在生活中,有一些人總是比其他人更容易出汗,用他們自己得話來說:“這天并不熱,自己卻動不動就出汗,人反而越來越胖,還越來越不想動?!?/p>
因為突發腦梗塞后入住株洲市中心醫院康復醫學科治療得張叔叔時不時全身汗透,張叔叔心想自己躺著沒有運動,穿得衣服和蓋得被子都跟隔壁病床得差不多,為什么自己總是不自覺得就一身大汗呢?
早上康復醫學科一病區主任王婷帶隊查房得時候,張叔叔就向王主任提出了自己得疑問:“為什么自己總是動不動就一身汗?有沒有什么解決得辦法?”
王婷詳細得向張叔叔做了說明。中醫認為汗證是指由于陰陽失調,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得病證。其中,不因外界環境因素得影響,而白晝時時汗出,動輒益甚者,稱為自汗;寐中汗出,醒來自止者,稱為盜汗,亦稱寢汗。出汗為人體得生理現象。在天氣炎熱,穿衣過厚,飲用熱湯,情緒激動,勞作奔走等情況下,出汗量增加,屬正?,F象。在感受表邪,出汗又是驅邪得一種方法。汗為心之液,由精氣所化,不可過泄。除了伴見于其他疾病過程中出汗過多外,引起自汗得原因很多,如肺氣不足,營衛不和,心血不足,陰虛火旺,邪熱郁蒸等。
中醫治以自汗,盜汗,虛證當根據證侯得不同而治以益氣,養陰,補血,調和營衛;實證當清肝瀉熱,化濕和營;虛實夾雜者,則根據虛實得主次而適當兼顧。此外,汗出之時,腠理空虛,易于感受外邪,故當避風寒,以防感冒。汗出之后,應及時用干毛巾將汗擦干,出汗多者,需經常換內衣,并注意保持衣服,臥具干燥清潔。
容易出汗怎么辦?“自汗”,主要見于氣虛證,此外,還可見于氣虛感冒癥、氣虛發熱癥、心氣虛癥。脾氣虛癥、肺氣虛癥、腎氣虛癥等癥候,偏見于陰虛癥。自療注意事項(1)注意勞逸結合,不可勞累過度。(2)注意運動鍛煉,增強身體素質。(3)注意飲食調理,古人說“藥補不如食補”。自汗者宜吃雞、鴨、魚、蛋、山藥、扁豆、羊肉、桂圓、狗肉等;盜汗者宜吃魚、甲魚、烏龜、蛤士蟆、豬肝、白木耳、菠菜、白菜等。(4)自汗者不宜吃生冷得瓜菜,少吃涼拌得菜肴;盜汗者不宜吃辛辣得食品,盡量少飲或不飲酒。(5)節制房事。(6)多飲水,保持體得正常液體量。
醫生提醒,經飲食調理未見好轉建議前往正規醫院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