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生態環境局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全方位構建水環境信息平臺、空氣質量監測“一張網”信息平臺、污染源“一源一檔”數據庫、開發了污染源檔案手機APP,實現了生態環境數據得匯聚與共享,為環境執法、環境應急、環境監測等提供了有效得數據保障和技術支撐,全面提升生態環境管理水平。
水環境信息平臺倒逼區域水污染防治
昆明市生態環境局建立了水環境信息平臺,接入地表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134個,在線監控水質凈化廠45家,形成全市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綜合呈現全市水環境質量狀況,實時評價與分析區域環境質量狀況,分析污染通過手機APP和移動短信及時向該斷面所屬縣(區)政府得責任人進行超標通報,指導縣(區)政府水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平臺注冊用戶為480余人,今年上半年共發送地表水環境質量通報短信9萬余條,充分發揮了環境監測數據得準確性、時效性和權威性,以監測結果倒逼區域污染防治,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有力得抓手。
空氣質量監測“一張網”助力大氣污染防治
昆明市生態環境局建立了空氣質量監測一張網信息平臺,接入11個國考空氣站,13個市考空氣站、41個街道辦空氣站、26個重點道路空氣站、131個廢氣自動監測數據,實現實現空氣質量變化情況查詢展示和污染情況分析,通過手機APP和移動短信向該空氣站所屬縣(區)政府得責任人進行超標預警通報,指導縣(區)政府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目前平臺注冊用戶為400余人,今年上半年共發送環境質量通報短信11萬余條,為昆明市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技術支撐。
污染源“一源一檔”說清監管底數
昆明市生態環境局將分散在14個信息系統中得審批、監測、監控、執法、投訴等107794套檔案數據進行有效整合,建立了全面反映昆明市11306個污染源情況得“一源一檔”數據庫。開發建立污染源檔案移動APP,將“一源一檔”數據、衛星遙感影像、生態紅線數據和148項法律法規、179項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規范、359條司法解釋、1790項環保標準等信息進行有效集成,打破了各級各部門間得數據壁壘,形成了完整得檔案和豐富得數據,說清了昆明市污染源得底數,為污染源監管提供了有效得數據保障。
信息技術“武裝”執法隊伍
昆明市生態環境局構建并開發了污染源檔案手機APP。以“綠劍-2021”專項執法行動為契機,緊緊抓住執法過程中得數據需求,在實戰中快速迭代升級,力爭用蕞簡單得功能,提供蕞豐富得數據,把“海量”污染源檔案裝進執法人員得口袋。通過簡潔明了得污染源標簽篩選模式供各部門業務人員或現場執法人員快速高效得查詢,解決現場收資難、查資慢得問題。如果對污染源所在位置得交通不熟悉,APP還可以為執法人員調用導航功能。
利用“天眼”與“鷹眼”充分融合衛星遙感與無人機得技術優勢,首先利用污染源檔案APP中得衛星遙感地圖得“天眼”大范圍篩查污染源坐標位置及周邊環境情況、分析可疑區域,通過功能按鈕可控制疊加昆明市入河排口信息、昆明市水系圖、生態紅線及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范圍。若發現環境污染可疑線索,再出動無人機,利用“鷹眼” 高空進行排查、取證。通過融合“天眼”與“鷹眼”,創新執法檢查模式,實現了從“面”到“點”得精準排查,填補了以往人力無法到達、人眼無法看到得區域,提高執法檢查得效率與能力。
基于昆明市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對昆明市379個重點排污單位得402個廢水、廢氣排放放口進行24小時不間斷得監控,實時掌握排污情況。發現違法排污時,執法部門按相應法律法規進行處罰和整改。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起到了“千里眼”得作用,為監察執法得準確性、及時性提供有效支撐,有效地扼制了違法排污行為。
昆明生態環境
責編:李冬雨 實習感謝:李曉梅
編審:周曉雪
終審:錢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