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會員李海燕教授得剪紙課程,受到小學生得喜愛。 潞城區融中心供圖
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會員李海燕教授得剪紙課程,受到小學生得喜愛。 潞城區融中心供圖
推薦長治12月22日電 題:傳統剪紙“圈粉”小學課堂 古老民間藝術變“年輕”
吳瓊 馮夢倩
“低年級得學生,注重啟蒙和鼓勵,剪一些水果、鮮花等剪紙作品,培養興趣,鍛煉耐心;高年級得學生,根據個人風格、喜好,引導他們創作創意剪紙作品。”李海燕說。
“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會員李海燕教授得剪紙課程,受到小學生得喜愛。傳授剪紙技藝、豐富小學校園文化生活得同時,這項古老得民間藝術,在孩子們得手中“年輕”起來。
兒時得李海燕,常見其姥姥剪紙,耳濡目染下對傳統藝術產生興趣,大學期間,她選擇學習美術可以。畢業后,教授美術課期間,她萌發了進行剪紙教學得想法。“以前,逢年過節,村里很多婦女都會剪窗花,現在得窗花,大多是機器印刷,剪紙技藝面臨傳承難得問題。”李海燕告訴感謝,“當時,學校有剪紙工具,我就想把這些工具利用起來。”
2016年起,她開始剪紙教學,前年年,她加入山西省民間剪紙藝術家協會,和更多得剪紙藝人交流,目前,她已教授了200多名學生學習剪紙。“剛開始剪紙教學時,是在潞城西賈村得一所小學,每周四下午我過去教授小學生剪紙。”李海燕告訴感謝,“希望能激發孩子們對于剪紙得興趣,傳承剪紙文化,還想讓孩子們掌握一門技藝。”
如今,李海燕每周到潞城區實驗小學剪紙傳承基地,介紹剪紙藝術得起源發展,“手把手”教學,讓孩子們了解剪紙豐富多彩得歷史文化,學習剪紙技藝。
如何讓傳統藝術走進孩子們得心里,李海燕有一套自己得教學方法。她說,根據孩子們得年齡段、基礎,低年級得學生,注重啟蒙和鼓勵,剪一些水果、花等剪紙作品,培養興趣,鍛煉耐心;高年級得學生,根據個人風格、喜好,引導他們創作創意剪紙作品。
融合與創新是生命線。“我會將傳統剪紙與時代相融,讓孩子們學習傳統紋樣得同時,也嘗試現代剪紙,做到傳承與發展相結合。”李海燕說,孩子們借助剪紙表達自己得想法、情感,并且結合當下得時代背景,創造一些新得剪紙作品,比如疫情防控期間,孩子們制作了不少抗疫題材得創意作品,比如,雞滅五毒、勤洗手、戴口罩等防疫宣傳組圖。
除此之外,她還帶領孩子們進社區,展示剪紙作品,宣傳剪紙知識。“小時候,我對剪紙、折紙很感興趣,經過老師得講解,學習很多剪紙知識。”潞城區實驗小學六年級學生陳可欣說:“雖然快小學畢業了,但我還會繼續學習剪紙這門課程,將傳統藝術傳承下去。”
談及傳承,李海燕希望,“把剪紙得‘種子’播到孩子們得心中,激發孩子們得興趣,讓更多孩子加入傳承剪紙文化得隊伍中來。”(完)
華夏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