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陳到,因為在《三國演義》里他沒有出場,所以很多人可能沒有印象。因此現(xiàn)在網(wǎng)上也有些人說《三國演義》里得趙云是羅貫中結(jié)合了趙云和陳到兩個人得事跡所寫,才導致陳到變得默默無聞。
這個說法其實有些錯誤,趙云在《三國演義》里得主要事跡大多有史料記載。
比如說趙云長坂坡救阿斗、箕谷拒曹真可以在《三國志》中能找到相關(guān)得記錄,而智取桂陽、漢水之戰(zhàn)破曹軍、夷陵之戰(zhàn)接應(yīng)劉備安全撤退在《趙云別傳》里有記載。甚至演義中,趙云不肯娶桂陽太守趙范得寡嫂樊氏這樣得小事,在《趙云別傳》里也提到了。
至于陳到不僅演義里沒出場,正史上他也沒有單獨得列傳,只有一些零星記載。
比如說陳壽寫得《三國志》中引用了楊戲得《季漢輔臣贊》,其中說到陳到和趙云一樣,是“統(tǒng)時選士,猛將之烈”,并在備注中提到陳到是汝南人,劉備在豫州時就跟隨左右,名位在趙云之后,兩人都以忠勇著稱。建興初年,陳到曾經(jīng)擔任永安都督、征西將軍,封亭侯。
(陳)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隨先主,名位常亞趙云,俱以忠勇稱。建興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將軍,封亭侯。
而在《三國志·蜀書十劉彭廖李劉魏楊傳》中,則提到李嚴都督江州期間,時任護軍得陳到坐鎮(zhèn)永安,由李嚴節(jié)制。
以諸葛亮欲出軍漢中,嚴當知后事,移屯江州,留護軍陳到駐永安,皆統(tǒng)屬嚴。
此外《太平御覽》中諸葛亮在給諸葛瑾得信中提到,陳到在永安統(tǒng)帥劉備帳下精銳白毦兵。
到所督則先主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
其他一些史料,比如說《華陽國志》等等中也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陳到得名字,但是提到得事情大多也是上面所提這些。而這些事情在《三國演義》中都沒有出現(xiàn)在趙云得身上。所以羅貫中沒有在演義中寫陳到,只是因為史書中關(guān)于他得記錄太少,并非是把陳到得事跡合并到趙云身上。
不過從這些有限得記錄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出陳到在蜀漢集團中得地位并不低。
劉備是在興平元年(公元194年)隨田楷救援徐州牧陶謙時,被陶謙表奏為豫州刺史,率軍駐守豫州所屬得小沛。此后劉備在小沛待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期間還被曹操表奏為豫州牧。直到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衣帶詔事發(fā),曹操親自東征徐州,劉備被擊敗,小沛才不為他所有。
因此陳到應(yīng)該是這段時間內(nèi)跟隨得劉備,在蜀漢集團中也算是元老級人物了。而《季漢輔臣贊》、《三國志》和《太平御覽》中關(guān)于陳到得記載中,提到得永安都督、征西將軍官職都不低,是坐鎮(zhèn)邊疆得一方大員,可見他得地位也不錯,很受重用。
當然,這些都是劉備死后得事情,不能直接證明在劉備活著得時候陳到就受到重用。但是陳壽在注釋中有一句“名位常亞趙云”,說明很長時間里陳到也就是比趙云略低一級而已。
而趙云在跟隨劉備以后,先是出任了主騎,掌管劉備軍中得騎兵。劉備占據(jù)荊州時,趙云因為救甘夫人、阿斗得功勞,被升為牙門將軍,成為劉備軍中僅次于關(guān)羽、張飛得武將。劉備奪取益州以后,趙云又因功升為翊軍將軍,依然是蜀漢集團第壹梯隊得武將之一。劉備臨終時,趙云又被升為中護軍、征南將軍,掌管成都得禁軍,可謂位高權(quán)重。
所以趙云在劉備活著得時候,一直備受重用。
陳到既然只比趙云差一些,加上劉備早年手下可用人才不多,陳到既然是“統(tǒng)時選士,猛將之烈”,又以“忠勇”著稱,劉備也不可能將他棄之不用,所以陳到早年得地位也不會低,只是《三國志》中沒有記載他早期得事跡而已。
而這種情況在《三國志》中也不是個例,像吳懿雖然后來官至車騎將軍、雍州刺史、假節(jié)、濟陽侯,是蜀漢后期重要得軍事統(tǒng)帥之一,但是在《三國志》中也沒有單獨得列傳,提及他得地方不多。
因此《三國志》中關(guān)于陳到得記載不多,不代表劉備就不重用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