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感謝 趙帥 通訊員 范興馳 濟南報道
以保障全省能源安全、優化能源布局、優化能源結構為使命,以團結一致向前看、凝心聚力謀發展為主題,聚焦整合重組、變革轉型主線,果斷實施一系列超常規、突破性得工作舉措,辦成了一批事關全局、影響長遠得大事難事,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2021年山東能源集團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有力,年末成為全省唯一一家資產、營收突破“雙7500億”得企業,這個創舉如何實現得?1月21日,在濟南舉辦得山東能源見面會上,感謝找到了答案。
“三增”“四提”效果顯著
全省唯一“雙7500億”
山東能源集團堅持以重組推改革、以改革促發展,一方面取得了“主導產業支撐能力顯著增強、精益管理創效水平顯著增強、新舊動能轉換成效顯著增強”得“三增”成果。另一方面著力于實現“經濟發展提速、運營成效提質、社會貢獻提高、品牌形象提升”得“四提”目標。
具體表現為,2021年度山東能源集團煤炭板塊實現利潤144億元,“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化工板塊實現利潤64億元,盈利能力創出新高。降低可控成本費用33.7億元,集中采購創效14億元,資金創效20億元。實施125項選煤技改項目,提質創效20億元。編制實施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投資207億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23個,9處首批級別高一點智能化示范礦井具備驗收條件;搭建省級新能源投資平臺公司,獲得渤中海上風電基地主導開發權,一期190萬千瓦裝機積極推進;沂水縣整縣分布式和企業自有分布式光伏項目啟動建設;魯南化工己內酰胺、10萬噸玻璃纖維等項目建成投產,魯西煤炭儲配基地、泰安港公鐵水聯運物流園等項目高效推進,新得經濟增長點和效益利潤源正在加快形成。
數據顯示,山東能源2021年末資產總額7510億元,全年營業收入75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9.6%、11.4%,成為全省唯一一家資產、營收“雙7500億”企業。完成利潤總額233億元,同比增長40%。實現社會貢獻總額993億元、上繳稅金29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6%、20.5%。供應省內外電煤近3000萬噸,完成全省迎峰度夏、迎峰度冬電煤儲備任務。獲得“2021山東社會責任企業”第壹名。位居世界500強第70位、華夏企業500強第24位。
“五大整合”“六大協同”
超前跑贏政策 牽住防治“牛鼻子”
輝煌成績得背后,離不開山東能源大刀闊斧實施機構精簡化、產業可以化、區域集約化、資源協同化、文化融合化“五大整合”,“1+1##_FORMAT_GT_##2”乘數倍增效應逐步彰顯。2021年,減少二級公司23個,6家二級公司減少機關機構47個、三級單位49個。完成營銷貿易、化工產業、物資供應、金融等板塊重組。整合成立魯西礦業、西北礦業、新疆能化和新礦內蒙古能源公司,形成“一個區域一個管理主體、一個投資主體”格局。發揮大集團優勢,深化管理、市場、區域、人員、產業、資源“六大協同”,協同創效45億元。
與此同時,山東能源樹牢“企業不消滅事故、事故就消滅企業”理念,堅持“管理、裝備、系統、素質”并重,啟動安全生產攻堅行動,深化重大災害源頭治理,精準施策織密生態環保防線。2021年投資15.9億元,實施19項重點環保治理項目;實施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漁樵耕讀”啟動區土地預治理工程完成。
“今年是‘安全基礎提升年’,山東能源將進一步壓實安全崗位工作責任制,堅決守住法律法規底線。牽住重大災害防治‘牛鼻子’,統籌抓好沖擊地壓、礦震、一通三防、水害治理等工作。實施環保三年行動計劃,超前跑贏政策,打造綠色循環低碳示范企業。”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偉說道。
錨定新舊動能轉換目標 構建“3+3”轉型升級格局
山東能源集團錨定我省新舊動能轉換“五年取得突破”目標,構建“礦業產業、高端化工產業、電力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現代物流貿易”得“3+3”產業格局,實施綠色低碳轉型行動,延鏈拓鏈、補鏈強鏈,筑牢高質量發展得產業基石。
在第壹個“3”方面,深化智能化礦井建設,年底前新增530萬噸儲備能力。有序開發金、銅、鐵等金屬礦產,實現由單一煤炭開采向多礦種開發轉型。聚焦煤化工、石油化工、鹽化工融合發展,打造濟寧焦氣化、魯南高端化工新材料深加工、榆林高端煤制油等化工基地,培育裕龍島深度融合發展新區。利用“蒙電入魯”和“隴電入魯”輸電通道,積極獲取新能源資源,助力全省電力結構調整。
在第二個“3”方面,打造“雙千萬、雙園區”新能源基地和魯西南風光儲一體化基地。年底前海上風電確保50萬、力爭100萬千瓦并網。成立新材料可以公司,打造新材料產業集群。拓展環保和新能源高端裝備,建立完善風電整機產品平臺,高質量建成魯西智慧制造園區。聚焦“煤焦鋼建”,拓展石油石化、有色金屬業務。構建綜合運輸、物流園區、港航物流基礎業務,形成高效協同、綠色智慧得現代物流體系。
聚焦國企改革攻堅 確保三年行動圓滿收官
2021年,山東能源集團高效推動改革,釋放活力、增添動力。清理退出非主業企業42戶、非優勢業務企業35戶,累計關閉退出落后產能礦井6處,關停小電廠6家。新風光成為省屬企業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云鼎科技實現摘星脫帽,集團資產證券化率提升近10個百分點。列入混改三年計劃得50戶企業完成49戶,混改資產占比76%;國際焦化、盛隆化工成為全省混改企業樣板。
此外,山東能源推動“三能”機制程序化、制度化、常態化。對101名管理人員摘帽子、挪位子;引進職業經理人101名,評價考核后解聘9人。減員分流各類用工3.15萬人;招聘高校畢業生4000余人,柔性引進12名國內外院士。推行寬帶薪酬體系,績效工資占比60%,對14家單位實施中長期激勵,職工工資水平同比增長16.9%。
2022是國企改革攻堅收官之年,山東能源著力改掉體制機制得弊端、革除制約發展得短板,確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收官。下一步,壓減三級單位機構、規格、管理崗位30%以上,實際管理層級壓縮至三級以內。加快職業經理人建設,形成“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常態長效機制。采取全員留任、部分競聘、全員競聘、班子解散“四種方式”,加大管理人員“下”得比例。加快實施資產證券化,著力構建“1+N”上市格局。按照“宜混則混、真混真改”原則,積極推進混改工作。培育一批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形成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單項第一名企業。
創新附能企業發展 明確“31789”目標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抓改革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山東能源集團把創新擺在核心地位,以新理念、新機制、新模式賦能企業向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優結構加速轉變。2021年,投入研發資金42億元,同比增長25%;獲得China、省部級科技獎項62項;4家企業通過瞪羚企業認定,新增12家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榮獲“China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稱號。
未來,山東能源將實施“強基補鏈”行動,組建技術創新聯盟,探索“揭榜掛帥”等方式,注重智能開采、重大災害治理、高端化工等關鍵技術研發應用,培育氫能、儲能、燃料電池和醇基材料、氨基材料核心技術,推動重大科技創新。
除此之外,突出“薪績聯動、分類考核、簡約完善”,一企一策設定考核指標。精準激勵價值創造單位,科學選定“創效大戶”,制定實施精準激勵政策,推動考核機制創新。
還有,編制實施“十四五”數字化轉型規劃,加快建設一批智能礦山、智能工廠。深化一體化經營、調度指揮應急管理一體化管控、協同辦公“三大平臺”建設應用。深化外部合作,培育引領行業發展得數字化創新解決方案,推動數字轉型創新。
讓人眼前一亮得是,山東能源集團秉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舉賢薦能、唯才是舉,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人才觀,健全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得選聘機制。明確“31789”年輕干部培養目標,落實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十項措施,3年內選拔培養80—100名90后干部進入三級公司領導班子、80—100名90后干部進入總部及二級公司機關部門副職及以上崗位,引進80—100名高端人才;按照4:5:1比例,合理優化領導班子“70、80、90”年齡段人員配備。
過硬支部比例達94% 31個先進基層黨組織
據悉,2021年,山東能源集團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獲省屬企業第壹名。嚴格落實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和“第壹議題”制度,逐級推動“我為職工辦實事”,各級過硬黨支部比例達94%,59個黨支部獲評省屬企業過硬黨支部示范點,31個基層黨組織獲得省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新聞聯播》對集團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情況進行了報道。
“將來,山東能源集團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作用,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拓展‘雙入雙創’黨建模式內涵,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深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整治,嚴肅查處設租尋租、利益輸送、關聯交易等問題。啟動‘思想聚合、文化融合工程’,打造全新企業文化體系。倡樹‘嚴、真、細、實、快’作風,切實筑牢高質量發展支撐保障。”李偉告訴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