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現在,就讓我們走出牛郎織女的愛情神話,用科學的語言來還原客觀的真實吧!
牛郎織女的故事,離不開銀河。由于古人對星空存在敬畏之情,而且不知所以然。于是,夜空中白茫茫的光帶,就被想象為天上的河流。因此衍生出銀河、星漢、天漢、天河、銀漢、星河、長河、銀灣等稱呼。而古代的西方人認為,銀河是天神喂養嬰兒時流出來的乳汁形成的,稱她為牛奶路(Milky Way)。
東方的銀河,透著清涼的水的氣息;西方的銀河,帶著香甜的奶酪的味道。
首次發現銀河真相的,是17世紀初意大利的一位偉大科學家,他就是伽利略(1564.2.15-1642.1.8)。他發明了天文望遠鏡,解開了困擾人們許久的謎團。原來,銀河是由密密麻麻的恒星組成的。
我們都知道,恒星是會發光的一類星體,而且一般個頭都很大。只因為離我們太遙遠,所以看起來像一個個閃閃發光的亮點;因為銀河中的恒星太多了,足足有1000多億顆,所以感覺密密麻麻的。
夏夜的星空,銀河從北向南鋪展,宛如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的河流。即使放在今天,如果沒有接受過科普教育,也可能會認為,天上真有這么一條河,更遑論古人呢?
銀河經過的主要星座,有我們熟悉的十二星座中的天蝎座、金牛座、雙子座,還有天鷹座、天琴座、天鵝座、人馬座、仙后座、獵戶座等。十二星座中的白羊座、巨蟹座、獅子座、處女座、天秤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雙魚座,都位于銀河外的銀河系中。銀河只是銀河系的中心部分。
從之前的文字,我們已經知道:牛郎星位于天鷹座,織女星位于天琴座。她們和太陽一樣,都是恒星,都會發光,但二者都比太陽巨大。織女星的亮度是太陽的50倍左右;牛郎星的亮度,雖然比不上織女星,但比起太陽來,還是大了10倍之多。據現代天文學觀測推算,牛郎星離我們約16光年,織女星離我們約26光年。牛郎星與織女星的距離,與牛郎星與我們的距離相似,也約為16光年。
要明白牛郎織女相距究竟有多遠,我們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光年。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走過的距離。那么光速是多大呢?299792458m/s,或299792.458km/s。計算的時候,一般四舍五入取整數。也就是說,光一秒就能走近3億米!那么一分鐘呢?一小時呢?一天呢?一年呢?
光走一年,也就是一光年距離,約等于3*60*60*24*365億米。計算并換算一下單位,結果約等于10萬億千米,也即是10萬億公里。如果按這種算法,牛郎織女二星的距離,就是160萬億公里!好大的天文數字啊!
我們日常打電話的聲音信號,是靠電磁波傳播的。電磁波的速度,與真空中的光速一樣大。假如牛郎織女也趕了時髦,裝了電話。有一天,牛郎太想念織女了,就給她打個電話。當織女接聽到牛郎的聲音時,已是16年之后的事了!
我們不說喜鵲根本沒有這么高的智商、情感、覺悟,被人類或神仙的情感打動;不說即使被打動了,也無法克服長途跋涉、缺氧真空的考驗;也不說即使飛到銀河之上,很難想象她們如何承載起牛郎織女的重量。只說牛郎織女二人,以步行的方式走過鵲橋,即使二人每秒都走3億米,也要8年之后才能相遇!那如果每人每秒走3米呢?那就是8億年后,二人才能見一面!
所以,所謂的七七相會,根本不可能發生。所以,牛郎織女的傳說,是一個被民間不斷加工、不斷豐滿、被寄寓人類情感的愛情神話。
那么,我們還有兩個疑問:第一,為什么人們偏偏要用喜鵲搭建橋梁呢?第二,為什么把七月七日作為牛郎織女相會的日期呢?
民間認為,喜鵲能報喜,是吉祥、富貴的象征。古書《禽經》如是記載:“仰鳴則陰,俯鳴則雨,人聞其聲則喜。”李時珍《本草綱目》如是解釋:“靈能報喜,故謂之喜”、“鵲鳴,故謂之鵲。”既然喜鵲如此吉祥喜慶,人們也就移花接木,讓她們為牛郎織女的相會,搭建一座用身體構成的同樣打動人心的鵲橋。
至于為何要以七月七日作為相會的日期,主要源于對時間的崇拜。古人認為,“七”是一個吉利的數字。她象征著生命繁衍,“女子二七天葵至可妊”,即女子十四歲任脈打通,月經開始,可以孕育了;背有七個均勻黑點的七星瓢蟲,在民間被稱為新媳婦;天上有北斗七星,供人辨別方向;佛塔有七級浮屠,象征著佛法無邊等,具體到我們人類及很多動物,基本都有雙目、雙耳、雙眼、一口,也就是七竅等。
一個七就如此吉祥,兩個七合起來,就是雙倍的吉祥了。以前不少地方,給亡人做道場,要到“七七”才能完滿;就是太上老君在八卦爐中煉孫悟空,也是要七七四十九天。所以,古人把七月七日作為慶祝豐收、集會游樂、相愛之人會面的好日子。在傳說中,她還是天宮神仙相會的日子。
可以說,“七七”融入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美好感情的希冀與期許。既然如此,牛郎織女相會于七月七日,也就可以理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