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8月12日電 (發文人 韓帥南)“快看,大象吃完‘蛋糕’,又去水塘洗澡啦!”12日是第十個“世界大象日”,昆明動物園以科普、宣誓、直播等形式開展主題活動,讓市民游客近距離感受“象往”的生活。
昆明市民李佳蔚帶著兩個孩子一起用水果為亞洲象制作了大型“蛋糕”,憨態可掬的亞洲象讓他們連呼“可愛”。“我帶小朋友一起來,是希望他們能夠認識亞洲象,從小樹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李佳蔚說,自從她觀看昆明動物園開展的亞洲象日常直播后,就成為了充滿靈性的亞洲象的忠實粉絲。
事實上,最近更加“吸粉”的亞洲象種群,還要數從云南西雙版納一路向北遷移的“斷鼻家族”。從2021年12月起,十余頭野生亞洲象從保護區一路北上,行經普洱、紅河、玉溪、昆明等地,引發全球網民的熱切關注。
圖為山林中的亞洲象。 西雙版納邊境管理支隊供圖
“聽說她們已經回家啦。”李佳蔚也在一直追著“大象去哪兒”的“連續劇”,她認為這次事件讓更多人關注到亞洲象,也是一次對亞洲象知識的大型科普。
除了“斷鼻家族”,亞洲象近期還在普洱、西雙版納等地“刷存在感”。
7月23日,一頭單獨象大搖大擺走過位于普洱江城縣的勐康邊檢站巖腳分站箐頭查緝點,并用鼻子“順”走了一個錐桶。勐康邊檢站民警張建昌介紹,最近一年來,這頭亞洲象將檢查站當作定期“打卡點”,該站民警已經形成象來人撤、象走人上崗的常態。
圖為野象走近邊檢站。 勐康邊檢站供圖
8月11日,一頭亞洲象在西雙版納勐臘縣勐滿鎮街道“閑逛”一圈后,橫穿馬路,返回自然保護區內。勐滿邊境派出所民警張起帆說,“我們轄區緊臨自然保護區,今年以來保護區里來了大約13頭亞洲象。為防止驚嚇大象造成人群受傷,每次我們都提前預警,防止大象與人近距離接觸。”
據統計,在云南境內活動的野生亞洲象種群數量由1978年的150頭左右增長至目前的300多頭。上世紀90年代中期,亞洲象僅分布于西雙版納和南滾河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到2021年底,亞洲象長期活動范圍已經擴大到云南省3個州市11個縣(市、區)、55個鄉鎮,且大量活動于自然保護區外。
我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亞洲象研究中心主任陳飛表示,這些可喜的變化,源于云南實施退耕還林恢復更多適宜生境,建成亞洲象種源繁育基地開展收容救護,種植喜食植物建立大象“食堂”,建立監測預警體系,提高公眾保護和防范意識,健全肇事理賠機制,積極開展中老兩國跨境聯合保護等。
陳飛稱,此次“斷鼻家族”十余頭亞洲象一路北上能人象平安,得益于當地政府部門一路“保駕護航”,也歸因于沿途一些恢復起來的森林以及農田補給。
云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萬勇表示,下一步,云南省將加快推進亞洲象國家公園創建,著力加強亞洲象棲息地建設,進一步強化監測預警、安全防范和應急處置體系建設,全力以赴促進人象和諧。
“斷鼻家族”的這次“遠行”,不僅讓亞洲象種群受到關注,也讓云南的國際知名度大幅提升。
外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媒體紛紛報道這次大象北移事件,在海外掀起“追象”熱潮。外國網友們為大象的聰慧可愛傾倒,也為我國政府與民眾攜手護象的行動點贊。
日本TBS電視臺在節目中詳細介紹了“斷鼻家族”沿途所經城市,展示了一個不少日本民眾此前并不熟悉的云南。一位日本網友稱,等疫情過去,一定要沿著大象的足跡到云南來一次旅游。
云南,不僅是“象往”之地,也將成為人們的向往之地。(完)
來源:我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