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共青團農場職工在收獲番茄。該農場現有可耕種土地24萬畝,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共青團農場供圖
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米日古力·吾
9月10日,晴空萬里。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共青團農場,生機勃勃的田野上,一望無際的棉田里,一朵朵棉花開得正旺。
在位于共青團農場的新疆準葛爾銀豐農機裝備有限公司檢修棚里,一臺臺自動采棉機排列整齊,員工們正聚精會神地進行檢修。
“月底迎來棉花采收季,到時候這些‘大家伙’將大展身手。”共青團農場黨委副書記、場長張金成說。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新疆時冒雨來到共青團農場,看望兵團干部職工,了解農業機械化發展情況,肯定他們在農業機械化方面的科研、生產、應用能力。
到該公司考察時,兵團負責人告訴總書記,兵團農業綜合機械化率已達到 93%。如今,共青團農場農業綜合機械化率已達100%,居全國領先水平。
壯大兵團綜合實力、提高維穩戍邊能力、促進兵地融合發展、全面深化兵團改革、建設高素質兵團隊伍……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時刻激勵著共青團農場干部職工擔當作為。
“我們始終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不斷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特別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農場農業現代化水平越來越高,我們以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為突破口,100%實現精準耕種、精細加工,現代農業已成為共青團農場的亮麗名片。”張金成說。
改革的持續推進,助推著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改革后,市場政策放開了,公司機械采棉業務不再局限于各個師、團,而是拓展到全疆各地,作業周期從20天增加到2個月,企業發展也步入快車道。”新疆準葛爾銀豐農機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蜀偉說,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公司在農業機械化應用能力上下功夫,除了繼續提供采棉服務外,拓展了機車租賃、農機銷售、機車維修和技術服務等業務,并分環節培育全鏈條技術人員,以更好適應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要。
通過一產做優、二產做特、三產做強,合理優化農業結構,如今,共青團農場已建設成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農家樂、民宿、葡萄采摘、開心農場等項目有序推進。
蓬勃發展的共青團農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今年有400多名年輕人像當年的我一樣,來到這里,為農場的發展注入活力。”文晨霞曾作為西部計劃志愿者在2014年時親耳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現在她已扎根共青團農場。
“要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踐行胡楊精神和兵團精神,激勵各級干部在新時代扎根邊疆、奉獻邊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深印刻在農場干部職工心里。
“我們要傳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不辱使命,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扎根邊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文晨霞說。